杭州的今秋10月,杭州又迎来了一大会展-2016杭州·云栖大会昨天开幕。云栖小镇热闹得不得了,全球4万多名云开发者和嘉宾云集。今年大会规模“翻番”:大会时间,从去年的2天变成了4天;参会人员,从去年的2万人,变成了4万多人,而且大多是“80、90后”创业者、科技型企业高管。四天时间,安排了450场主题演讲,在数万平方米创新展览体验区,有400多家企业带着“黑科技”参展,还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多位外宾。
昨天的云栖大会,有两项“重磅发布”,其中一个,是给杭州装“城市大脑”。什么是“城市大脑”?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是红绿灯和监控摄像头的距离,它们明明都在一根杆子上,却从来没有“合作”过。而数据大脑,就是把杭州5万个交通摄像头当“眼睛”,采集车流数据,智能调控红绿灯。好比一个十字路口,南北方向车子很多很堵,而东西向车子很少,那城市大脑就会即时“调配”,把南北向的绿灯时间延长,这样就可以缓解南北向的堵车。这种“聪明的红绿灯”,9月已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。昨天,在云栖大会上的阿里云展台,我看到一块“城市大脑”屏,上面清楚显示了萧山的市心中路-市心北路-建设一路的路口拥堵分析。以昨天早高峰为例。按照摄像头的信息,北向出口流量354辆、南向出口1828辆;东向出口934辆、西向出口748辆。南北向的车流量,明显要比东西向多。工作人员说,这种时候,城市大脑就会“调配”延长南北向的绿灯时间,缩短东西向的绿灯。数据显示,有了城市大脑后,这一带的交通效率平均提高了3%-5%,最快的甚至有11%。不只是调配红绿灯,它还可以算出更“聪明”的交通方案,比如哪些路口应该禁止左转、公交车辆和线路如何调度更为合理、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等等。这种像“交警”一样的工作,城市大脑是怎么做到的?简单来说,是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,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,自动调配公共资源,最终进化成能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。交通拥堵,只是杭州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关。目前,富士康的大数据团队,正在研究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智能调度算法,不久也将输入到城市大脑中。IEEE院士、阿里云机器视觉科学家华先胜说,城市大脑是全球唯一能够对全城视频进行实时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。城市大脑的目标是,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,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、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。
昨天的另一个重磅发布,是阿里云宣布,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结为战略合作伙伴。双方共同成立“国家天文台-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”,把阿里云在人工智能、超大规模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,用到天体物理研究上。
大数据时代,中心城市的势能在转换,浙江有信心、有理由打造世界级的科创高地。每个时代都会因产业更迭产生标志性的城市或区域:工业时代是伦敦,金融时代是纽约,互联网时代是硅谷。下一个标志性的地方会是哪儿?我们要看到,当今全球正进入“去体量化”,科技的权重开始远远大于资本、土地、劳动力等要素资源。相对于传统超级城市,“小,却有洪荒之力”的创新型城市有可能成为标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