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在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,一场“梵天东土·并蒂莲华:公元400至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”震撼亮相。从故宫午门来到浙博,公元64年,汉明帝(东汉第二位皇帝)梦见神灵。大臣解释说,西方天竺国有被称为“佛”的得道者,如汉明帝所梦一样在空中飞行、身有日光。于是,汉明帝派遣两位使者前往天竺取经。佛教因为汉明帝一梦而传入中国,从此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,也开启了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大门。
本次展览从印度各地9个博物馆中遴选出笈多与后笈多时期的雕塑56件,从中国河北、河南等地博物馆挑选出同时期雕塑精品119件,集中向观众展现印度和中国的艺术之美。展览选择公元400-700年这个历史片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。这是笈多艺术走向成熟和达到极盛的重要时期,被称为印度艺术史上的“黄金时代”。与此同时的中国佛教艺术开始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历程,不同区域和时期、不同民族文化都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各展才华。展览精选了印度5个省市9家文物单位的56件雕塑藏品,以及中国8个省市18家文物单位的86件雕塑藏品,包括各时期代表性的石质、少数铜质以及陶泥质造像共142件珍贵文物。在此之前,这些展品在北京故宫午门展厅首展。
为什么特别聚焦公元400至700年这300年?这期间,除了大家熟悉的,被称为印度历史上最优秀中国留学生的唐僧玄奘外,还有东晋法显、大唐义净两位求法高僧游学印度,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
布展现场看到,重点展品已经布置完毕。其中,现藏北方邦马图拉政府博物馆的公元五世纪佛头造像,为笈多时代马图拉样式佛像头部造型的典型特征,拉长的矩形耳垂与颈部的三道褶痕符合三十二相的规定。
北魏“田延和造一佛二菩萨像”,该造像虽无纪年,但从艺术风格看,与龙门宾阳中洞北壁之佛、菩萨相类。作品为莲瓣型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,背屏底部有榫,当插于某个台座上,现已无法知晓。主尊立佛头饰高肉髻,额上正中饰右旋涡轮纹,细眉修目,面带微笑。展览持续到9月10日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