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壶田日月”百壶展7月1日至10日在杭州中山中路59-69号,南宋序集开幕.百壶展’以‘壶’为名,将各种造型、材质与风格的‘器物’聚在一起,也是文人气最大化地聚拢。展览试图打开壶、艺术家与茶人的内在关系,而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品行、心性与修养。策展人如此诠释展览。百壶展汇集40位本土陶艺家携300余款壶明天开展。
前不久结束的匡时2017春季拍卖会上,“可以清心——紫砂及茶道具专场”,已故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大提璧壶,以1782.5万元落槌。事实上,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经常创出高价,往往一壶难求。本次百壶展策展人认为,艺术家将文人趣味带到了制壶里,就和民间纯粹制壶有了质的区别。这也是紫砂壶器高价的原因。
一把纯粹的瓷壶釉上彩《西江月》词,“返照壶田日月,休言尘世风波”,意为道家的逍遥生活。“田”意为广袤大(土)地,音同“天”——“容器”之壶也应能装下大(土)地。壶,是容器,也是一种胸怀。名家制壶,有技术,亦有气度。釉上彩材料语言和黄宾虹的积墨、潘天寿的写意具有共性。它隐藏的釉性,需要通过艺术家自成一派的经验,和丰富多样的制作方法提炼。
本次百壶展专门为展览定制了质地上乘的汝瓷,其釉色温雅含蓄,艺术家则十分青睐于对这种瓷器形式表现的驾驭。“釉上彩对于我来说是最具表现空间的一种材料。”汝瓷釉上作品《柴》的作者、中国美院教授刘正说。烧成更是釉上彩作品的另一层奥秘。窑变的效果,从质感到颜色,变化无穷,而通过用笔、厚薄的控制,便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感觉。
紫砂壶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,如果有人说:“紫砂适于做茶壶”,说明他颇有眼光。国大师、非遗传承人吕尧臣钻研紫砂壶艺50年,博采众长,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“吕式壶艺”,“绞泥”技法改变了紫砂陶泥原有的形式。艺术家吴光荣“摔壶”系列独具特色。他竟然将一把刚做好的紫砂壶重重地摔在地上——湿泥未干,外部的震击使器物部分变了形。此种类型的壶,身筒多半是按照传统的壶形去做,或方或圆。待壶身筒加工好后,壶嘴、把、盖钮的造型,要极具想象力,以及对使用功能的考虑。青年艺术家吴芝娟专习紫砂。本次所展紫砂器由其把关,矮石瓢、高瓜棱、秦权壶、花货……选料,造型,泥片,拍打,每一步都为了造出她心中“更懂茶的壶”。不同款型、价位,喜欢紫砂的朋友在“百壶展”上有得挑了。
陶与瓷的生活趣味.明代许次纾《茶疏》一书中有“论客”的记载,讲求素心同调,彼此畅适。茶事中,人与人的情感会融化在茶壶里。而壶器中的陶与瓷给了茶事美的意境,也给单调机械的生活带来无穷趣味。青瓷是其一。龙泉青釉本色自然,和龙泉青山一样神秘。在坯体的制作过程中留下或虚或实的线条,使青釉或凝聚或流淌。艺术家竺娜亚是龙泉人,她的创作主题便来源于青山。多年来,她在继承传统器皿造型的基础上,充分把握泥土的可塑性,利用小空间的光影变幻使作品在不失根基的态度下具有新意。看到参展作品《柿子壶》,你也可能会忍俊不禁吧。上海乐天陶舍的总监高艺峰也来参展了,2008年以来,他辗转大陆、港台地区,韩国、美国参展。圈内都说,他的陶艺作品是“玩”出来的,高艺峰制陶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反传统的趣味——《拧巴之工系列》就是他对泥巴的拧巴之作。 青年艺术家李芸的《野生系列》,灵感源于对泥土和自然的热爱,用料保留了制作中的肌理,置于席间,朴素安静,却有一种野生的张力。